87

主题

1183

帖子

770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5
金钱
3933
贡献
765
注册时间
2013-11-29
最后登录
2019-9-8
在线时间
574 小时
积分
77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20: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成红 于 2014-4-2 00:12 编辑

      欢迎黄丹丹、许成红二位美女嘉宾再次光临龙泉茶舍座谈开讲,今天咱们来品尝一下大别山名茶六安瓜片。

      开讲之前,让我们三人以一颗虔诚的心,对摄影艺术之神敬献清香一炷,以表达顶礼膜拜之敬意!

     敬香完毕,现在咱们一边品茶,一边开始聊。

      首先,我们三姐妹祝各位老师、影友,新春快乐、快乐摄影,佳作多多、评论热烈!

      第一场开讲后,各位老师和影友们反响热烈,对大众影评,尤其是对女性大众影评这种创新形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热切的期待,我们深受鼓舞。我们姐妹三人需加倍努力,不负期盼。

       今天第二场开讲的题目是: 《摄影与亲情》,我们来谈谈亲情在摄影作品中的艺术表现这个话题。

       亲情和爱情一样,在各种艺术形式中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永恒主题,而摄影作品由于是静态和平面的艺术形式,决定了它在表现“亲情”这个厚重内容方面难度很大。

       好,下面我们先来评论第一幅张向阳先生的摄影作品《坚守希望》:进入论坛点击《光荣榜》栏目,再点击《舒城影友优秀摄影作品展览获奖作品揭晓》即可,通过读图看看人性在祖父母对孙子隔代亲情中的表现。丹妹,你是大众观者的代表,先来谈谈读图的观感。


000.jpg (132.18 KB, 下载次数: 47)

000.jpg

0

主题

31

帖子

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0
金钱
143
贡献
0
注册时间
2013-12-5
最后登录
2015-6-29
在线时间
13 小时
积分
174
沙发
发表于 2014-2-1 20:31:04 | 只看该作者
       好的,我来谈谈对这幅摄影作品的观感:

       简陋的农家厨房,祖孙四人围坐方桌边。阳光从天窗射下,落在桌脚边那只正安心吃食的猫咪身上,两个孩子低头吃饭,一双老人持箸夹菜。小饭桌上浅浅的碗碟,装满的不仅仅是菜肴,还有浓浓的亲情。整个画面的色调宛若油画,更衬出那时光里的安谧静好。这张照片的名字叫做《坚守希望》,细看照片下的几行小字,了解到,这温情的画面其实是留守儿童的生活白描。图片上那两个低头吃饭的男孩,他们的父母和成千上万个中国外出务工人员一样,为了生计,将孩子托付给了居家的老人。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已有留守儿童6000余万,这些孩子多是如照片上的兄弟一样,跟随祖父母生活。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也曾经在网上浏览过相关的信息,那些图片多爱用孩子无辜的、迷茫的、失落的眼神才展现他们的孤独。而张向阳先生的这幅《坚守希望》则带给人一种温暖。是的,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祖父母一样用无私的爱来浇灌希望的苗。他们安守着家,坚守着家庭的希望。

       这张图片,没有强调眼神,没有,四个人,一个眼神也没有定格。但是,他们的表情却可以告诉人们,他们是安然的。喜欢这样的图片。所谓正能量,所谓时代感,所谓画面感,都凝聚在摄影师的镜头里。令人倍感安慰。

87

主题

1183

帖子

770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5
金钱
3933
贡献
765
注册时间
2013-11-29
最后登录
2019-9-8
在线时间
574 小时
积分
770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20:32: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许成红 于 2014-2-1 20:34 编辑

好,好,丹妹读图观感精彩感人。红妹,你是摄影行家的代表,请你谈谈对这幅图片的看法。

191

主题

230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21
金钱
6628
贡献
1591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0-1-8
在线时间
595 小时
积分
14654
QQ
地板
发表于 2014-2-1 20:33: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许成红 于 2014-2-2 18:01 编辑

       好的,我来谈谈对这幅作品的看法:

     《坚守希望》反映的题材是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贴近生活,反映时代是这幅作品的成功之处,是一幅内涵与形式结合较好的佳作。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当今社会留守儿童人数众多,他们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

      作品以小见大,反映的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画面表现的是祖父祖母与二个孙子在用午餐,右前方的小猫增添了画面的生活情趣。作者巧妙运用透过屋顶天窗洒落在桌面上光的折射照亮人物面部,突出画面主体人物,使人联想到有光明就会有希望,孙子的明天就是老人的希望,与作品标题相呼应。

87

主题

1183

帖子

770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5
金钱
3933
贡献
765
注册时间
2013-11-29
最后登录
2019-9-8
在线时间
574 小时
积分
7706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20:35: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玉华 于 2014-2-2 08:22 编辑

      好,好,红妹的点评精辟到位,下面我来谈谈对这幅作品的观感:
       一、图片画面及影调层次温暖感人,用光自然、精准:屋顶玻璃瓦天窗照射下的顶光,不仅照亮了人物的面孔,也昭示着他们内心坚守希望的信念前景光明。

       二、平凡中见神奇,新闻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祖孙隔代四人围坐在饭桌前吃午饭,这是一个极为普通而平凡的农村生活场景。作者不仅抓拍到因一束顶光照射而形成的光影漂亮、温馨动人的家庭午餐图,而且还挖掘报道了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社会热点新闻。

       三、图文并茂、点面结合:用图片展示祖父母安然精心照料留守儿童两个孙子的温暖家庭,用精炼的文字全方位地介绍中国留守儿童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整体概况。

       四、记录身边的精彩与感动: 自然照射的顶光、温馨动人的画面,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触景而摄。及时抓拍身边的精彩与感动,记录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

       用摄影作品反映社会热点问题: 当下中国,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孩子为留守儿童,爸妈在哪,哪就是我家,不再是生活的常态和家庭的原型。“爸妈在哪儿?”已成为留守儿童的锥心之问。距2014年春节11天,安徽9岁留守儿童,因母亲过年不回家而自缢身亡,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反映了亲情被撕裂的人性现状,而且也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热点问题。 

       五、此摄影作品另一个新闻亮点,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社会价值:身处国家变革时期的祖父母们,你们承担了抚育儿孙两代人的责任。你们不仅是伟大的父母,而且也是伟大的祖父母。你们无私奉献,抚育留守儿童,为国家守护着未来与希望,也为国家守护着传统的农业文明。为了那些有家可养可乐的留守儿童,为了那些没有空巢的村落与荒芜的田园,为了历久弥新的乡土文化的传承,我们向你们致敬!




87

主题

1183

帖子

770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5
金钱
3933
贡献
765
注册时间
2013-11-29
最后登录
2019-9-8
在线时间
574 小时
积分
7706
6#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20:35: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玉华 于 2014-2-1 20:57 编辑

       好,第一幅作品我们就评论到这里。

      现在我们来评论一下陈力先生所发新华社通稿的一组专题图片:《带着爸爸上学》,进入论坛:点击《光荣榜》栏目陈力:新华社通稿:《带着爸爸上学》,这是一组儿子对父亲孝心的亲情摄影报道。

      丹妹,还是你先谈谈吧:

1.jpg (95.41 KB, 下载次数: 43)

1.jpg

0

主题

31

帖子

17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威望
0
金钱
143
贡献
0
注册时间
2013-12-5
最后登录
2015-6-29
在线时间
13 小时
积分
174
7#
发表于 2014-2-1 20:37: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玉华 于 2014-2-1 20:58 编辑

      好的,我来谈谈对这组专题图片的观感:

      这是一组以“爱”打底的图片。

      第一张照片上正俯身帮卧床男子挪身的男孩叫郭世俊,今年20岁的他是安徽省六安市郊区的一名高三学生。卧床的男子是他的父亲。2012年6月,郭世俊62岁的父亲郭益山因意外事故从十几米高的桥上跌落,造成高位截瘫。照片上简陋的居所是2012年9月,郭世俊在学校旁租的一间民房。从那时起,他就带着父亲去上学了。

      第二张照片里,小郭坐在矮凳上摘菜,背景里的父亲拉着支架上的绳索,学医出身的我知道,那是他在坚强地做着康复锻炼。        

      这张照片,陈力老师的镜头里包容了大量的信息。小郭放菜的木椅和边上那张堆满书籍的木桌,是他作为学生埋头苦读的小天地。而书桌的一角,却还有一只放了炒锅的电磁炉,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刹那间感觉心被深深地一蜇:一个高中生,本该是在父母悉心照顾下全力学习的,可是,他,却扮演着双重的身份。椅子反过来,可以放菜。搬正了,就端坐读书。桌子,这一端,是用于学习的书桌。那一侧,是用于烹煮的灶台......

      第三张照片,我这收紧的心终于暖暖地放松了。温暖的阳光里,小郭开心地笑着,他斜倚在父亲身边,将手机放在父亲的耳边,父亲的枕上是Hello Kitty的图案,拥在胸前的被子上有着美丽的花朵图案,生活依旧写满欢乐和色彩。父亲正微笑着讲电话,电话那一端,是他刚大学毕业才走上工作岗位的女儿在报平安么?

      第四张照片,三位少年立在老人的床头,他们的手和老人的手紧紧地交叠,老人的脸笑成了一朵花。这三位少年一定是小郭的同学吧?爱无处不在。

      最后一张照片,小郭终于安坐在他的书桌边,用心地做题了。他的身后,父亲已安然地睡去。书桌上那盏台灯,照亮了小郭面前的书本,我想,也一定会照亮他的前程......

       感谢陈力老师会讲故事的镜头,将这个感人的故事用画面温暖而积极地展示给了我们。希望在,爱在,一切都将无可畏惧。赏完这组片子,我深深地感动着: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他们背负命运给予的重重压力却依旧坚强地往前。

     我也相信那句话,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祝福小郭,带着父亲去上学的他,一定会收获更美好的未来。

2.jpg (123.48 KB, 下载次数: 40)

2.jpg

3.jpg (81.75 KB, 下载次数: 36)

3.jpg

87

主题

1183

帖子

770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5
金钱
3933
贡献
765
注册时间
2013-11-29
最后登录
2019-9-8
在线时间
574 小时
积分
7706
8#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20:37: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吴玉华 于 2014-2-1 20:59 编辑

      好,好,丹妹的观感很细腻、很生动,红妹,你从摄影角度来谈谈对这组专题图片的看法:

4.jpg (105.69 KB, 下载次数: 47)

4.jpg

5.jpg (91.68 KB, 下载次数: 47)

5.jpg

191

主题

230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921
金钱
6628
贡献
1591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0-1-8
在线时间
595 小时
积分
14654
QQ
9#
发表于 2014-2-1 20:40: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许成红 于 2014-2-1 20:41 编辑

       好的,我来谈谈看法

      《带着爸爸上学》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精彩与感动,描述的是高三学生郭世俊带上高位截瘫的父亲,在离老家20多公里外的学校旁租了一间房子,边读书、边照料父亲生活的感人故事,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百事孝为先。相信这组通稿的播发会给郭世俊一家带来更多的社会温暖,体现新闻摄影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整组5张图片的拍摄环境均出自在一间出租屋子里,要想画面出彩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作者通过景别的变化、人物的动态和情绪的变化避免了画面的重复,可见作者对镜头语言运用的娴熟。

      欣赏之余,感觉图片5如果把顶灯关掉,仅采用台灯的光影来塑造画面,可能会更突出该画面主体人物以及夜深人静勤奋学习的氛围。

      鉴赏水平有限,请各位老师们给予批评指正。


87

主题

1183

帖子

7706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25
金钱
3933
贡献
765
注册时间
2013-11-29
最后登录
2019-9-8
在线时间
574 小时
积分
770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2-1 20:41: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许成红 于 2014-2-1 20:45 编辑

       好, 好,红妹的点评很精彩、很专业,下面我来谈谈对这一组专题图片的看法:

       一、  这是一组既精彩又令人感动的专题图片:它不仅弘扬了百事孝为先的中华传统美德,更重要的是,在陪读之风盛行的当下,对于学子们具有标杆的现实意义。

      当今社会,很多儿童、少年、青年,百事我为先,不但对亲人、家庭、社会、国家缺乏责任担当,就是对自己的学业也没有责任感。学生学习、家长陪读服侍这一社会现象,完全颠覆了学生的主体责任。那些向父母过度索取的孩子,孝心学子郭世俊是一面镜子,也是学习的榜样!

       二、  这是一组将丰富的故事内容,用多样表现形式精彩呈现的新闻摄影佳作:作者精心构思,选择了服侍、洗菜、通电话、看望、苦读几个精彩的故事场景,用多样摄影表现手法用心拍摄。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相互呼应、故事展开及重点强调等关系组图,配上精辟感性的文字说明,将一个内容丰富、事迹感人的当代青年学子标杆形象,用专题新闻图片的形式报道,新华社发通稿,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