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20:42:0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申建军 于 2016-1-10 22:25 编辑

       【引言】我手边躺着一本无为县摄影协会原主席、老摄影家陈秀春先生的新作品集《曾经的时空》,全部是黑白胶片时期的社会影像,读来让人回忆感怀,借2016新初之际说一说。
      碰见它完全是巧合——2015年6月某日参加《庐江民俗》杂志编辑会议,遇见了我的人生老师陶月恩先生,说话间看见了他手上的这本集子;询问原由,才知道我的同行前辈、原无为县摄影协会主席陈秀春老人家又出大作了,送给其庐江老同学陶月恩做纪念。不曾想,后又遇庐江县摄协原主席、县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刘翔云老人,他手上也拿着一本同样的作品集,就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欲望,乃借来一阅欲就陈老的黑白作品与摄影事业的发展现状点评一二。
       陈老的作品集全部是黑白片,讲述的是上世纪六十至九十年代无为县社会的经典人文现象故事,读来倍感亲切;黑白画面里,包含了当期该县社会生态的解读密码与发展因子,展露着那时人们与天地斗、与贫穷斗、艰难求发展的深切痕迹,满含着纪实与艺术的内涵。依我看来,其内容之典型、特色之明显、睹面之熟识足以拍案叫绝,其画面之素雅、选编之精炼、内涵之丰富,不啻是一个穿越时空、窥探历史的好窗口,更是一次回味精华、承上启下的好机遇——若把它发出来,一定会让无数从胶片时代走过来的人熟悉感怀,觉得时光荏苒、美不再来;让没有接触过它的人拾起无数的艺术佳话,影响到无数的摄友及爱好者,引导大家学习进步。
        我也算是从黑白时代过来的,但那时我刚刚摸到一点黑白门、就跟着社会“呱唧”跨入了彩色片时代(2000年我办个展全是彩色片),弄得我一直都不清楚跨界之后的好与坏,既没捡到芝麻、结果还失了西瓜,只得了个一知半解之果;如今,纯粹的黑白画册已为少见,非一般人物无法攀登这个艺术的高峰,已预示了社会艺术界的断层发生。此外值得指出的是,自2002年庐江县摄影界进入数码时代以来,玩摄影的人不少、媒体平台也热闹异常,但正儿八经、可算经典的黑白作品(集)至今则历数没见,其历史与技法的事迹传奇遍寻不着,大家都不知道在忙些什么,这没法叫人不感叹……



        社会要进步不是坏事,新东西取代旧物件也是必然,关键要点是不能割断历史、不能缺失传承的记忆与基础、不能丢了民族与社会的本源根,一个民族需要尊重并保护好自己的本源之根;这事社会有关部门该做些实际努力,老一辈摄影人也有责任来做传导,年轻人更应主动学习,利用各种机会让更多人去了解自己与社会的过去(传承不传承另说),让过去的优良文化物种不致失传;否则的话,我们的下一代及又一代将永远停留在肤浅与茫失的水平上,遇事永远只会“一问三不知”,完全暴露了我们全民族、全社会“咋富滋毛”的轻狂本性来。

      编出关于一个地方社会生态的专题影集是要付出毕生的心血,做来时代特征的新闻纪实专录需要掌握大量的现实资料,甚至要付出毕生的努力。陈秀春老先生有幸能在其中占领一席之地,能在黑白影像世界里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着实让我辈敬仰并引发深思,跟我们庐江的摄影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那一幅幅少见珍贵而庄重清雅的黑白影像,摆在面前就像是一列列黑白相间的历史列车,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人,也把我拉进了那个“生活匮乏、大众仰望与少数清流行天下”的时代……


    (转下页)




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20:42:18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黑白影像的揣摩推敲

本帖最后由 申建军 于 2016-1-10 22:19 编辑

(接上页)

                                                        第一部分    关于黑白照片形式


           黑白世界,一介苍老却又年轻的天地;
        八卦两端,整篇古朴而亲和的故事;
        黑白灰诸,揭示了人们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的艰难片段,开启了人类写真纪实之影像的新世界。

        (历史简介)黑白摄影术引入中国自十八世纪末始,最先品尝新奇的是当时的清廷慈禧老佛爷,紧跟着时髦的是溥仪皇帝及他的妃嫔,然后才慢慢地在社会上流行(引自央视《国宝档案》节目),形成了其时少数有钱有权阶层的所谓“艺术沙龙”。严格地说,黑白摄影术只是一种需要特别材料与特别制作的化学加工法,其取料繁琐、加工困难、过程绵长、表现手法简单(只有黑白灰三色),国内除去官家和少数有缘的人像照相馆之外,一般百姓根本玩不起,社会上大多数人因为贫穷也不熟悉它,其在中国缓慢而艰难地流行了一个多世纪,后被彩色摄影最终取代(引自《柯达摄影术》一书);直至20世纪末21世纪初,清洁环保而简约的数字影像系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顺带封杀了短命的彩色胶片体系、让许多行业与从业者失了业,方在今天成了大气候——这一点,美国佬的功绩不可少(1964年电脑体系在美国诞生),日本人的功绩不可少(1967年索尼数字影像体系建立),我们要知道饮水而思源,还需努力赶超。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个多世纪前黑白摄影术的出现挤掉了手工人像绘画的市场,后来民间手工冲印的化学黑白片体系在八十年代末被机器滚洗的化学彩色片所代替(庐城第一台彩扩冲印机出现于1989年)彩色片没兴多久紧接着又被世纪末兴起的电脑数字影像体系冲垮,现在的人们干脆抛弃了电脑改用手机电子影像体系、鼠标都懒得摸了——人们追求新奇与简单的心理需求再次占了上风,世界也越来越简单快捷、越来越环保大众化了。

        如此这般就带来一个坏结果:如今,熟悉黑白胶片洗印操作技术与知晓其历史来源的人愈发稀少,拥有成量黑白照片资料的专家更如凤毛棱角;爆炸性增长的人口对曾经的黑白艺术天地茫然不知,铺天而来的快捷式消费娱乐信息则覆盖了社会各个角落目不暇接,社会对那段让人骄傲痛苦、让人迷茫感叹的人类阵痛早已遗忘光光。黑白影像世界的日渐退隐,导致许多人看待这个并不古老的物件仿佛如天方夜谭、宛如见古人从坟墓里爬出来一般,我认为这绝不是一个好现象……
       我们都知道曾是世界首富的比尔.盖茨,他的“微软世界”内涵无比、难以想象,或许我们都不知道——在美国西雅图市微软公司总部的深层地下,有一个收藏全世界“用正当手段积累的世界音像作品”巨大宝库(传闻),其中当然也包含有黑白摄影艺术作品,那是盖茨先生奉献给世界人民的未来礼物,其社会与艺术价值难以估计;世界范围内,有收藏艺术品习惯的国家民族很多,美国人因为条件环境的关系而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拥有一个巨大的知识宝库可以骄傲面对来,美国人真的是很有远见。
       而我们呢?除去首都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的收藏,民间地方收藏艺术品的种类规模、意识习惯与行动力度究竟如何呢?我们可以在身边找找,谁家有成规模的黑白照片或者什么艺术品收藏?政府部门呢?
       结果是:难以想象的肤浅,“屌丝鬼扯”一个赛一个。
       我看这是一个全社会与全民族的缺陷问题,应该警醒了。

       好了,关于黑白摄影和艺术收藏的事情就说到这里,我们转过头来看陈老作品集的内容展示——



1、扉页,陈老简介

      ——据我所知,陈秀春老人家出生于1937年的无为县城,早年毕业于著名的“无为师范”,与我们敬爱的陶月恩老人是师范同班同学(陶老祖籍无为县),今年都已八十多了;其供职于无为县文化馆,中共党员,长期从事新闻与艺术摄影,为该县艺术新闻摄影与摄影组织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光荣退休。陈老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与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双料会员,手头拥有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今天大量的黑白与彩色影像资料,多年来已连续出版了两本彩色摄影集,这本《曾经的时空》黑白作品集是他的第三部大作,内容全部是该县社会生态的真实记录,在当地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与相应的文化地位,足见新闻纪实摄影的永恒持久魅力,是可以跨越时空、影响几代人的——这样的老前辈与他琼毕一生的艺术创作与文化积累,在他那代人中肯定是数量聊少、下代人更难见,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效仿。



2、作品目录



3、陈老作品集在庐江的馈赠去向



4、有幸认识陈老,这是他与我的交集(胶片扫描)

      2002年4月,原巢湖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各县协会部分同志采风创作,我代表庐江参加(时任主席周跃东先生因伤住院缺席);市文化局、市旅游局与协会组织大家租船赴巢湖水上拍摄,临行前大家一起在岸边合影留念。陈秀春老人家当时因退休已辞去无为县摄影协会主席一职,但特别受邀参加并与我们一起拍照(前排左起第三人)
      这张照片只是一个交代背景的环节,没有什么特别含义,其他的请一起往下看。


                                       第二部分     真切朴素的历史画面与故事传说


         陈老的画册内容全部取材于无为境内,反映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本世纪初时期的社会变迁;其中最早的摄于1969年,最迟的摄于1999年,全集共63幅(组)作品,可以看作是那个时期的高度浓缩与经典代表之一。

         就黑白照片和当年的摄影记者来说,手上拥有大量的资源绝对是一件辛苦事:拍摄辛苦自不必说,回来后要赶快进暗房冲胶卷印照片,不管时间多晚或人有多累,即使一夜不睡觉天明之前你一定要完成才能交差,当年凡是当过新闻记者的先生们对此都有深切的记忆;此外,暗房的洗印中间严格要求、绝对不能出错,一旦冲坏了胶卷你哭爹叫娘都没用,遗憾挨批是少不了的。有空了,还要自己配药水、维修洗印设备放大机,准备从一号到三号的放大相纸备用;D-72、D-76两种型号药水均需配齐达标(D-72药水既可冲胶卷也能洗相片,D-76药水只用于冲胶卷),水没了相纸用光了还要辛苦出差去芜湖(合肥)市购买,经常是加班加点连轴转、没个休息的准点,那时绝对没有“啤酒肚、胖如猪”的摄影人存在。就这样,连串轴转的辛苦劳作、日积月累的采访奔忙,方才换来手头一堆堆的照片资料,换来今日看来很骄傲的艺术成果,培养出一个个能动手、会动脑与艺高胆大的摄影家,当时是成熟有为摄影家的典型标准——陈秀春、康诗纬主席、阿汤哥等都是这样的典范,当年的陶社或许也是从这个阶段过来的;此外还有,原来暗房里“局部遮挡、提减反差、减薄加厚、修正颜色、剪裁放大”等技术用语与手段,经过美国Adoeb公司的努力都用在了电脑PS软件里面,如今已成为许多赶时髦“内”行人的口头俚语。
       不可否认:在陈老那个时代经济匮乏、条件简陋,每个县只能配备一两个专职新闻摄影记者,除了照相馆民间找不出几个爱好摄影的人,也只有专职记者才有机会参与社会文化的宣传与记录工作,为社会和自己尽职积累;而在他当时的条件下,使用胶卷和材料还要审批报销,不允许无限制放手开拍,用多了还有人说闲话给你小鞋穿——我县当年的《潜川报》好像也这样(记者们登一张照片报销一张胶片,不登则不给报)内部规定可好玩了。还有,陈老现在出版作品集,背后肯定有政府和民间企业家的大力支撑,但那是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产物以及无为县财政情况要好于庐江,足见当地官方与民间的眼光,更可见陈老历史资料的弥足珍贵与影响远大……

       有了以上交代,大家就可以看懂陈老下列黑白作品的内涵,省却我费口舌了——



5、

6、

7、综合说明:以上三张是无为县工业与流通体系素材的照片,反映了八十年代该县社会情况的某些真实环节(具体拍摄时间图片上有)——

      5号作品《灯检大输液(1981)》:是反应医疗卫生战线工作的一个瞬间,那时候女护士的一切跟今天差不多,记者们、爱好者们拍摄的手法至今没改变,“摄影家拍女护士=医疗卫生战线”几成当今新闻摄影的普遍定律,虽很好但我看一般——只是不知受谁影响、陈老爷子也喜欢拍“美女护士”,延续至今就好像成了摄影人的“专利”;
       6号作品《细纱红心(1984)》:取材于原无为纺织厂的生产环节——历史上,无为县除了盛产棉花还有很多农副产品资源,工业程度业略好于庐江;无为纺织厂当时是巢湖市境内数得着的棉纺大企业,拥有较大名气和数千工人(80%以上是女工),庐江也有很多人招了去当工人,人们都以当工人为时尚,因此无为县城男女比例也呈倒失衡状态;我记得那年去无为会同学,到了下班时间,大厂门口呼啦啦涌出来的全是清一色的女工,衣服也五颜六色,其中也不乏多才多艺、有真本事的女工女干部(参加省市调演我多次见过),这一切现在都成了往事——大概无为的男人找对象不成问题、可以指名挑选谁谁谁,可见女人多了也是麻烦……但我们庐江人就没这个福分啦!
        7号作品《水上送温暖(1988)》:灾民接受政府救济,在水上设立粮油售卖点,灾民们前来购买——无为县与庐江同样是水网发达、经常受灾的地方,灾民数量往往很大,当年的政府救济救灾也费了很大力气;我们县的杨柳圩、黄泥河、白石山等区镇当年也这样,而且这种情况能出现在新闻照片里很真实难得,是一个真切而刻骨的记载。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见许多那个时代的物品:破船、堤埂上稻草盖顶的临时民房、灾民们身穿那种风格的破衣服、油桶和粮食袋、破算盘破木桌等等,无一不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让人看去感慨许多!



8、

9、

10、综合说明:以上三张是无为县农业题材的照片,从几个角度反映了该县农业的情况——

       8号作品《加固堤坝(1991)》:“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工程大家在砸夯的情景,这是人民公社时期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计工分条件下的产物——陈老抓拍的时机很好,动作到位、氛围浓厚、场景典型,是一张好片;
       9号作品《新棉登场(1972)》:棉花丰收、棉工入库的情景,就像我们今天粮食丰收、农民们到各乡镇粮站卖粮的情况一样——棉花是国家的战略物资,人民生产生活要靠它,备战备荒也靠它;无为县是重点产区,就成了国家粮油棉生产储备与政策管理的焦点地域,国内记者们也靠它出作品与攒名气;
      10号作品《送公粮(1978)》:河网纵横、农渔交叉、水上运输、条件艰苦,这是上世纪该县社会生产力与流通方式的典型记录之一;农民主人公黝黑的皮肤、简朴的发型、小花上衣和大裤衩子,无不显示了当时农民的生活水平与交通条件,弥漫着真实的质朴感觉,让今天的人看起来十分亲切……



11、

12、

13、综合说明:上三张是无为县地方特产与人民生活的一个角落——

        11号作品《伙伴(1984)》:无为县水网发达,群众面水而居多,孩子们水上玩耍、捕鱼捉蟹是家常便饭——照片中的孩子自小会划船、懂得养鱼鹰,生存环境自然而自足,有一种自得其乐的味道在其中,更被陈老抓住了其中的审美因素,读来特色明显、仿佛近前;
        12号作品《鸭嫂(1983)》:当年农渔业人口占该县总人口的80%以上,饲养鹅鸭是该县农渔业的一个主产品主特色,是一种行业性质的象征,该记录有温度、有代表性——当地特产“无为板鸭”,就是这样环境下产生的一个特色饮食品牌,几乎与“南京盐水鸭”齐名;
     1    3号作品《圆舞曲(1984)》:种养业发达、种苗行业多是该县一大特色,孵坊、养殖场就成了当地社会生态的一个小窗口——陈老抓住了深入生活的机会,以一张艺术化造型的黑白形象,把当地人习以为常的艰苦生活场景变成了一类饱含韵味、美伦美奂的光影幻象,把贫瘠与打拼的内质幻化为舞台美术般的光明鲜亮,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美感享受……

     高明!



14、

15、

16、

17、综合说明:以上四张是无为县当时社会文化生态的写照,我们来细看——

      14号作品《村里红夜校》(1969):我国自建国起就狠抓人民扫盲运动,当时的四亿五千万人口中只有2%左右的识字普及率,绝大多数的人不识字、没文化,这在今天几乎不可想象。这张作品记录了农村的老大娘、小嫂子上夜校学识字、民办老师教写字的历史现象,很珍贵稀罕,也很温馨可人,也是真实的反映;类似场景我小时候见过,陈老没有生编硬造,我们有了今天完全依靠上辈人的艰苦拼搏创业,说是“人不能忘本”就是这个原因道理;
        15号作品《练(1981)》:这张作品还是取材于无为纺织厂,当时也只有大企业有心智、有条件能参加耗费经费人力的社会文体活动,以哄全县人民和有关领导高兴——别的不说,仅仅是图片中那一批年轻的女运动员、除了纺织厂谁也凑不出来,也只有大企业才愿意在这些出力不讨好的社会活动中消耗资源,作为记者经常去混混也很是开心。若不是当年陈老“合理”运用资源,我们就无缘见到那个时期的“粉色花边”痕迹,无缘见识社会里曾经发生过的娱乐故事——看看今天的庐江,哪家单位企业能有这等气势?就是在过去,我们也没条件弄出这等动静来!
       16号作品《小倒戏到农家(1993)》:这个场景我们大家都熟悉,送文化下乡是政府行为与党的政策,陈老的取景角度很有创意,值得我们借鉴;还有,他的庐江同学陶老就愿意干这事、而且干得还不错,也反映了一种时代先锋思想,这我就不多说了;
       17号作品《村头乡音(1986)》:很别致的一张片子,素材普通、取景有心、拍摄巧妙,说明陈老作为记者有“心思缜密、思维活跃、用材大胆、敢作敢为”的特点。



18、

19、

20、综合说明:以上三张是结束篇,以小品为主——我就不做说明了,大家自己去揣摩分析。
        附录:20号照片摄于2011年9月30日的巢湖岸边,为原巢湖市摄影家协会全体班子成员的告别照——当年的8月22日,国务院一纸文件撤销了巢湖市的建制,所辖的和县、含山、无为、庐江各县分属合肥市、芜湖市和马鞍山市,大家一拍两散、宴会告别,对过去的历史和相会做总结最后的影像;我们的陈秀春老人家此时已不参加活动、在家编书了,所以看不见他。
    不想,若干年后我又看见了陈老的影子,并仰仗他穿越了一次、回访了消逝已久的火红年代与那时的火热生活,回到我们年轻冲动与色彩饱满的那个时代,我们的生活里这样的机会太少,我真的要感谢他)     

      编后语:一本画册沉甸甸的,其中究竟凝结了多少汗水和心血谁也无法形容,但它是一个时代的真情记录、一类人文社会的选取再现,具有流传青史、教育后人的无限价值,却是无法否认;而面对摄影艺术的思想倾向和创作的方向作用,当今的摄影人是“各自取向、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衡量标准,谁也说服不了谁;但这不要紧,艺术创作“百花盛开”是好事,可以引发人们的无限创意、去探索艺术创作的繁华盛世,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陈秀春老人家用新闻纪实的手法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影像,若干年后把它再现给人民,自然是伟岸与辉煌的人生功绩,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们可以效仿他、继续用新闻纪实的手法来记录我们的生活,也可以大胆不用、改换另一种艺术手法来服务社会、记录历史,去迎接未来的挑战。但不可否认,新闻纪实与民俗摄影,是我们这个社会里永恒隽远、无可替代的最佳艺术手法,因为其中的“真实与踏实”的优秀内涵,乃是艺术创作与做人做事的不朽灵魂,是你能够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更远的强力支撑,目前暂时还没有其他艺术手法或什么范畴能取而代之,或许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

       但是,从陈老作品集上,我再次看到一个有关“艺创内功与出版结晶之关系”的未来命题组合:

         第一,结集出版画册、名垂青史是每一个摄影人的梦想,但不是每个摄影人都够格;
      第二,研习摄影艺术的人生乐趣不仅仅局限于出版画册,其并非最高理想,也非唯一道路;
      第三,为社会做贡献需要一生的积累,还需耐住寂寞、持久努力与适合对路,功夫不到千万别做非分之想,免得自己老了尴尬——不客气地说。

        我认为,这也是自己的奋斗目标——天地甚大、路有多条,就该像陈老一样的坚韧不拔与持久努力。

        陈秀春老人家的时间从上世纪的中叶流转到了21世纪的今天,还将会继续流转下去;2016年的到来,又预示了该着我们沿着陈老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从他老人家的手和镜头上流转到了我们与更年轻人们的秀发、青眉与双臂之上,来仰看新世纪的太阳和蓝天大地,去续写上辈人没有写完的精彩影像与人文故事,去挑起时代进步以及科学文化发展的新担子。



             (完)


                                                                                                                             申建军    敬上



                                                                                                              构思起笔于2015年8月22日

                                                                                                             全篇完成于2015年12月30日夜






13

主题

146

帖子

72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威望
50
金钱
405
贡献
50
注册时间
2015-12-12
最后登录
2016-11-9
在线时间
23 小时
积分
721
板凳
发表于 2016-1-10 21:39:4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精彩       非常认真的学习了!

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1-10 22:05:11 | 只看该作者
映像集 发表于 2016-1-10 21:39
非常精彩       非常认真的学习了!

感谢兄弟支持!

684

主题

4747

帖子

4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5631
金钱
25368
贡献
5290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0-9-5
在线时间
2729 小时
积分
47762
5#
发表于 2016-1-11 00:41:1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精彩 认真学习 有的照片我30年在报刊上见过 很是亲切——感谢分享

840

主题

2万

帖子

7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241
金钱
36057
贡献
4000
注册时间
2013-11-30
最后登录
2024-5-4
在线时间
1287 小时
积分
74414
6#
发表于 2016-1-11 08:39:50 | 只看该作者
佩服申老文学与摄影的雄厚功底!

52

主题

2306

帖子

725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124
金钱
4617
贡献
80
注册时间
2015-7-24
最后登录
2023-5-8
在线时间
278 小时
积分
7256
7#
发表于 2016-1-11 09:26: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1669

主题

9309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405
金钱
14605
贡献
405
注册时间
2015-10-22
最后登录
2022-9-6
在线时间
750 小时
积分
25279
8#
发表于 2016-1-11 09:34:35 | 只看该作者
精彩纪实,欣赏学习,点赞!!

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0:24:42 | 只看该作者
十分感谢各位与陶社的支持,很高兴也很惭愧!
不曾想,一个临时冒出来的不成熟想法,却得到了支持肯定,一定是我的巨大动力。
很感谢大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