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吴玉华 于 2014-6-17 20:43 编辑
吴玉华:欢迎两位美女嘉宾光临龙泉茶舍和我一起座谈开讲,在这荷花盛开的日子里,今天让我们来品尝一下清香甘美的舒城小兰花茶。
今天第九场开讲的题目是: 《母爱无边》,评丁文新《你是我的眼——献给母亲节的你》,在本网首页《六安市2014“身边的感动与精彩”摄影年赛》栏目。 丹妹,你是大众观者的代表,先来谈谈读图的观感。
黄丹丹:好的,我来谈谈对这组摄影作品的观感: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最有力量的。当我看完丁文新所摄的这组《你是我的眼》的片子后,我的眼湿润了,一位母亲,牢牢地牵着她3岁起便失明的女儿,缓缓走过了66年风雨兼程的人生路。如今,这位已91岁高龄的母亲,还在操持家务,照顾女儿,甚至,还在茶园菜园农田里躬身耕作。
世间多有残酷事,但也有自强人。照片中这位在茶园修枝,菜园施肥,溪涧涤衣,山道攀爬的母亲,在三十年前失去老伴,她的四个女儿,两女外嫁,一女早凋,与她相依为命的失明女儿,也早早丧夫。为了不让失明的女儿拖累子女,老人一直不肯放下紧紧牵着女儿的那只手,用那手,牵引着女儿,操持这一切,如山茶一般顽强地在那山坳里默默地生存。
片子里,有一张母亲和女儿牵手的特写。是母亲用那双嶙峋粗糙的手,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牵着女儿,掘野菜以充饥。即便如今,那双手也依然像个汉子般,种田、砍柴、打板栗......失去了眼睛的女儿,就是靠着母亲,和母亲这双紧紧牵着她的手,而生活得光明。
汉子般的母亲老了啊,那被生活的重负压弯了的脊背,那被沉甸甸的的担子压痛了的双肩,那被坎坷的道路弄颤了的双膝,以及繁重的劳作损伤了的心脏,终于,击倒了老人。躺着病床上,她的眼神充满疑惑不安,哪里能倒下呢?她可就是女儿的眼啊!她老了,女儿也老了,她的目光渐渐黯淡下去,是忧心忡忡的乌云笼上了心头。她抚着女儿的脸,深深地凝望着,有不舍,有担忧,也有把眼睛留下的奢望吧?
丁文新无疑是一位捕捉细节的大师,他用几帧最寻常的生活片段,图解了一位母亲66年伟大的守护,让母亲成为一种最具象的呈现。这,就是佳片的魅力。
吴玉华:好,好,丹妹的读图观感精辟到位。红妹,你是摄影人的代表,请你谈谈对这组图片的看法。
许成红: 好的,我来谈谈对这组作品的看法:
欣赏完丁文新老师《你是我的眼——献给母亲节的你》这组摄影作品,不由想起一首熟悉的儿歌,其中一段是这样的:“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投进妈妈的怀抱,幸福享不了。” 妈妈,她是那个把我们怀胎十月,带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个人;妈妈,她是那个我们天生依赖、不断索取的那个人;妈妈,她是我们小时候受委屈,第一个要哭诉的那个人;妈妈,她是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惦记着我们的那个人。她是我们对她要求最高,却毫无怨言的那个人;她是我们抱怨次数最多,却毫不生气的那个人;她曾经是因为一遍遍地唠叨,引起我们反感的那个人;也是我们一天天长大,看着她一天天衰老的那个人。正是这个人,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生活、给了我们教育、给了我们鼓励、给了我们力量。
母亲对孩子的爱,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本组摄影作品向我们讲述了家住舒城县晓天镇汪冲村孙岭组一位叫桂仲英的91岁老母亲和69岁盲女相依为命的故事。
图片3通过母女牵手,强化细节的呈现,画面具有视觉冲击力,传递出强烈的感染力,提高了观者读图时的情感投入。
图片4和6瞬间抓拍到位,突出表现了母女间心有灵犀的呼应关系。
图片10展示的画面很简单,老母亲一边抚摸着盲女儿的头一边端详着女儿,但其中蕴含的情感并不简单,让观者顺着老母亲对女儿未来生活无尽担忧的思绪延展......
整组照片文字抒情,拍摄精彩,感人至深。欣赏之余,感觉有几点不成熟的意见提出商榷:
1.如果作为新闻作品来参赛投稿的话(本组图片在“2014‘身边的精彩与感动’”新闻摄影年赛专栏中刊登),该文字说明不具备新闻五要素的特点;文中介绍的母女年龄与媒体公布的稍有出入。
2.如果我是编辑,我会舍弃图片1、2和5三张照片,理由如下:
图片1:与主题无太大关联,相比较图片8作为开篇照片更合适,其图片信息量大,交待了人物、环境和地点等,且从图片编辑角度来看,作为跨页照片也更为合适。
图片2:拍摄角度不佳,有图片3和图片8足以交待母女心手相连了。
图片5:与图片8画面景别雷同。
3.此组照片新华社记者刘军喜在同一时间也作了摄影报道(本网《媒体佳作》栏目,刘军喜:《手心里的爱--90岁坚强母亲照顾盲女65年》),从作者的跟帖留言可以看出,作者应该是在当天作为地方的陪同者与新华社记者一起拍摄的,因此该组作品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是作者发现的“身边的精彩与感动”(或许作者发现了这个精彩感人的事迹,但没有付诸行动。记得之前本网吕务农超版也拍过这对母女的事迹。)。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与刘军喜老师的作品相比,其拍摄技法就有所欠缺了,比如:光影运用、虚实对比及人物眼神光的运用等;图片2拍摄的母女回家的背影,同样的场景,刘军喜老师采用了迎面拍摄,背景选择隐约可见弯曲的山路,寓意老母亲多年照顾盲女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尽管如此,但前面的路仍旧要往前走,其图片所表达的思想性就更胜一筹。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母爱是世界上最崇高的爱。从这组摄影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个正在逐步衰老的母亲,还在竭尽全力地燃烧着自己,用她渐老的身心默默地付出和关爱着残疾的女儿。
“今生今世 /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 /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 / 是听你说的 /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 / 我说也没用 ……” ,令人叫绝的好诗,让人读得泪流,情到深处已无语,余光中先生的笔墨极为简洁--你都晓得,我都记得。母亲的一声呼唤、一个眼神、一份叮嘱、一缕微笑……往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清晰掠过,最最感人的永远是那些最平常最朴素的细节,无数个日子、无数的欢乐仿佛在眼前跳跃——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敬重和感恩,人们把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设立为“国际母亲节”,世界各地都举行庆祝活动,颂扬母爱的伟大,方式各异,心意相通。母亲节一年只有一天,但孝敬母亲的心应该天天有。
今生今世,很多很多,你都晓得,我都记得。愿天天都是母亲节,愿天下的儿女孝心无限,尽报春晖;愿天下的父母身体安康,幸福吉祥!
吴玉华:好, 好,红妹的点评精彩专业,下面我来谈谈对这组作品的观感:
这组摄影作品,用精彩的图片和感性的文字,表现一个91岁高龄的世纪老人,对一个69岁失明女儿66年不离不弃精心呵护的感人故事.作者从母爱的长度、宽度、深度等方面,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母爱这一情感的纯粹、立体、极致与伟大。这位母亲叫桂仲英,女儿叫杨成兰,家住舒城县晓天镇汪冲村孙岭组。
她的母爱历久弥坚,66年照料与守护失明女儿,相当于抚养三代人的时间长度。她在用漫长的人生,伟大的母爱,引领着失明女儿一步步前行。
她的母爱宽广无边,体现在劳动与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你牵着女儿的手走遍了附近的山山岭岭。种田,砍柴,摘茶,打板栗,你象一个汉子,承担了农村家庭应做的每一件活计。你的女儿也因为你的眼睛,成为你最忠实的伙伴,下河,洗衣,做饭,收割。”
她的母爱坚韧有力,情深似海,作者讲述的感人故事更是令人动容:“ 家中两个男人先后去世的那几年,为了一双双孙儿孙女的饥寒温饱,你牵着女儿的手要过饭,吃过野菜,喝过难以下咽的蒿子粥。如今孙辈们都成家立业,你还是一根拐杖撑起你和女儿的全部生产生活”“5年前,女儿的不慎摔倒。一年多时间的卧床不起,你忙里忙外,田间山头,床前床下,吃喝拉撒,瘦小的你怎样让女儿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你知道,你的这双眼睛就是为女儿生的,你的这根拐杖就是为女儿定做的。”
她是不幸的,大多数母亲在把子女养大后,等到年老体弱之时,便可尽享子女的孝敬服侍和儿孙满堂的天伦之乐。而她却在九旬高龄之时,仍在照顾着失明的女儿,未曾间断,从未卸下肩上的担子。别的高龄母亲是三分之一时间做母亲,三分之一时间做祖母,三分之一时间做曾祖母。她却是在用66年的人生承担着一个尽心尽职母亲的责任。她是幸福的,别的母亲是有限的时段,当子女长大后,便林中鸟儿各自飞,再也不需要母亲的呵护与照料。而她却是因为有一个需要一直照料的失明女儿而要终身尽母亲呵护照料之责.
她是大自然的女儿,她与大自然天人合一,自给自足、完全自然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她带着最心爱的女儿,除了山前屋后的种菜、采茶、洗衣服,街上的买买油盐酱醋,最远的也不过是到十几里路的附近乡镇去看望另一位女儿,但她们始终心手相连,其乐融融。
她是独特自立的母亲,她终其一生的自强自立自主的生活态度,让人感佩。尤其是在老龄化和子女们生存压力大的社会大背景下,子女们如何处理工作生活与照料老人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个家庭问题,也是一个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
吴玉华:好,好,今天我们三姐妹开讲大众影评,通过这一组图片报道,充分展示了摄影作品对伟大母爱的一个精彩呈现,让大家通过读图看人生。
好,今天第九场的开讲就到这里了,我们今天向上攀登到第九个台阶,加油!
好,现在我们三人击掌,齐声高喊栏目口号:
“三莲奋进,好戏连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