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29 20:03: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外惊喜】2020年6月初,我意外地得到了本组距今约70余年、题材十分罕见的古都黑白影像资料,自觉欣喜不已: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康。

         亦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伟人毛泽东1949年的豪言壮语载入青史,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象征“改朝换代”新中国诞生,正是关于古都的不朽记录;如今,它恰好成为回顾70年历史、纪念建军佳节的“硬核”佐证资料并让我“可心”一番,你说我能不欣喜吗?
    乃下决心要好生利用一下做点文章,顺并纪念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我这辈子,注定要与南京有交集(与我“古都倒脚”十几年经历有关)



题图: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自制招贴画

    【来源简述】本组照片资料,由当年美国《生活》杂志的驻华记者杰克.伯恩斯(?)及“马格南图片社”的布列松先生{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08-2004),法国人文摄影家,“决定性瞬间”理论创立实践者,"现代新闻摄影之父"}拍摄,某不知名的热心编者本年初把它发上了“凤凰网”而面世。拍摄时间虽不明但交代事务条理清晰、故事完整好看:组片中真切的历史画面、清晰的角色定位与巨量的历史要素内涵,看来无与伦比稀罕珍贵堪称佳作;70年前的黑白杰作仍如在眼前一般,充分展现了历史巨变及摄影术的无声魅力,对比出了今人的短视与自私——两位记者摄影师,一个是专营新闻摄影的资深记者,一个是擅长人文纪实与新闻纪实的艺术大师,他们以“深入探索、留住历史”的另类眼光,在重要的转折关头为历史和我们记录下国军撤离南京的悲凉瞬间,其文化地位与历史作用之伟大饱满让读者及后人赞叹不止;特别是后者,六十年代还来过中国并被我们熟知,成为影响世界文化与历史的影像大家(资料来自“凤凰网”@孟话历史栏目/2020-01-11)……
   
  
    【立体阅读】从1912到1949,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六朝古都”南京,先后见证过许多重要经典时刻:看旗人的“团城(旗)”散去、见证北洋军队来了又走,迎接旧军阀孙传芳大帅、别过意气风发的国民北伐军;随后日本人进来又走了,逃出去的汪副总裁换了马甲又回来,甚至连老蒋也多次回来至离开——内战十年(我党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战八年,国共厮杀互有胜负;经历无数炮火历练的国军,却没有渡好“解放战争(台称内战)”的终极门槛(***更没治理好国家);短短三年大厦将倾、呼啦啦兵败如山倒,“江山要易主”了——到了1949年4月,这一切终于消停了下来:***与人民解放军来了、人民政府建立了,古城回归人民怀抱,一直到现在……
    1949,对中国人来说是个极为重要的转折年份:元月起“总统”蒋公下野,国共各占半壁江山和谈开始并最终破裂,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号令“将革命进行到底”、4月21日解放军百万大军渡江占领南京乃至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太多的大事件塞满了全年,让历史都觉得眼花缭乱、后来“选择性遗忘”出现——“几朵花儿开就有几朵花儿败”:某些大事突出了就定有事被喑灭(但不会遗忘),中国***的丰功伟绩被历史记住了、中国***的作用就被淡忘了,人民解放军的贡献被光大延续了、国军的历史作用就“呵呵”了,解放军渡江意气风发作战斗志昂扬、撤走的国军及其家属则灰头土脸悲剧连连,“悲喜攻防”角色的转换就在几年间发生——历史进程的事情我们无法插言,而我们普通百姓,几十年来极少听说当年国军撤离的悲欢离合事、见不到那些背井离乡逃难人的悲惨样子,同是中国人却长久面临两种心境与两类“三观体”,我们思想上虽有认知但缺少具体影像支撑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认知断层,这不是公平合理的历史观念态度!
   是——谁的错?


   【参照对比】从作者拍摄本图组至今已逾七十年时间,作者或已离世甚至《生活》杂志很早就跟我们断了关系,但影像栩栩如生、历史不会忘记;如今的古都已不是当年那个破败残缺、土里土气的面孔,就跟共和国与抗洪救灾的解放军一样、在党的领导下一切都显得朝气蓬勃时尚富足,这是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在图片中,我们仍可以清晰辨认出七十年前古都的江边沙洲(下关码头/见下集)、老火车站、明故宫街头、夫子庙民俗、紫金山国军(宪兵)军营等历史遗迹,通过这些珍贵的画面回味那些难以忘怀的激荡岁月,缅怀那些曾为共和国、为解放事业牺牲的先烈们,更令熟悉南京、或跟南京有关系的读者感到十分亲切并感叹“岁月老人不留情”!为此,我由衷地佩服“杰克.伯恩斯”、“布列松”等那一代新闻摄影前辈以及相关杂志人,背靠着二战后美国雄厚的工业生产力及新思想,其拥有的思想观念与摄影表达手段为当时世界领先、文史意义巨大,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也使得美国成为当时世界的先进代表;成长于二战、成熟于战后的美国新闻出版及新闻摄影事业在全世界都播下了种子,促使各国(含我国)在思想观念、文化艺术和表达方式上向其靠拢学习——具体到我们熟悉之党的新闻摄影事业,除去早年抗战捐躯的摄影先烈沙飞先生以外,当年毛主席身边的摄影师侯波、徐肖冰夫妻俩乃至当今的摄影家,都曾经学习美国人的新闻摄影理念技术、购买美国摄影器材,包括后来得文革期间都如此……
    想到这里,弄得我都没底气了!

   【第三眼看世界】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更是人生课题选择,也为艺术家看世界的“第三只眼”与历史的抉择;能让后人记住、表现非凡影响力的摄影作品,不仅是光影与题材的魅力,说到底还是作者“第三眼”与人生观的艺术化再现,具有“文史传记”般的生命力——时隔七十年时过境迁,国军撤离南京的光影老故事还能被人们发现传颂、影响后人的阅读与选择即纪实类题材的无穷生命力,再次得到了有力印证。时至今日,依靠科技与社会条件的进步,“摄影低门槛”与“新闻平民化”已成为常态,网络论坛摄影追风赶潮;无论风光小品、民俗风情、社会生活还是旅游娱乐,无论“鸳鸯蝴蝶派”还是“苦行僧派”或什么,“第三只眼”的作用内质依然不可缺少难度一点没减,追求光影”热度依然存在、“拍什么”的重要性日渐上升已是“摄影发展”定论,很受追捧并无情淘汰了很多的人,构成了当代摄影人努力追求、极奋爬升的重要历史阶梯——未来,它仍将伴随我们走完自己的一生。


     “杰克.伯恩斯”、“布列松”等大师们,谢谢了!


    (转下节)



                                                          申建军 选编撰稿




                                                                    2020年7月11日起笔
                                                                    2020年7月28日完于庐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