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摄影新视界|新闻摄影网 返回首页

殷晓冬的个人空间 http://www.photodbs.com/?64 [收藏] [复制] [RSS]

相册

收藏 共 42 张图片

泾县桃花潭 端午赛龙舟,年年景不同。以“问禅山与水,养心桃花潭”为主题的2016中国·桃花潭第三届龙舟赛于6月8日上午在宣城市泾县桃花潭镇桃花潭碧波之上击鼓开赛。两岸白墙黛瓦、烟雨朦胧,潭中浪花伴随着龙舟号子……赛事有男子龙舟400米直道竞速比赛,桃花潭传统“龙舟号子”表演、文艺汇演、河道传统捕鱼表演、包粽子体验、观荷、“打连响”民俗表演,并在桃花潭镇满生公祠广场、桃花潭畔水墨艺术田园乡村大舞台举办“送戏下乡”活动。 桃花潭赛龙舟活动是一项传统的民间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作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赛龙舟这一活动不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而是有一番来历,这个传说可追溯至明朝。相传当年,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天下时,在江西鄱阳湖战败后,陈部太尉张定边携遗侄张佑宝避难到泾县桃花潭畔。张定边将遗侄过继给当地翟姓人家改名为翟敬六之后,便胸怀‘东山再起’之志。招兵买马后,张定边为了掩人耳目以达到训练水兵的目的,便采取了赛龙舟的形式。 龙舟赛选择桃花潭镇范围内的20支龙舟代表队参赛,每支队伍领队1人、教练1人、运动员40人,共计840余人参加竞速表演,桃花潭的龙舟赛除了具有独特的龙形外观,还有不同于其它地方的龙舟号子。由于是用于在打仗中传递号令,这种“龙舟号子”不仅气势雄壮,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语言也是不为外人所听懂的当地方言。 以诗为媒:“踏歌古岸”见证故友深情 除了源自明朝的历史故事,龙舟赛的举办地桃花潭不仅因山色潭水令人称绝,一首“诗仙”李白的千古绝唱《赠汪伦》更是让其闻名中外。“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一脍炙人口的诗句,在吸引外地游客纷至沓来的同时,也被当地百姓所推崇:自唐朝而始,当地百姓便延续了对大诗人李白的怀念之情,并将这种怀念寄托在每年端午节的龙舟赛上。 “在龙舟赛举办地,东岸是汪伦送别李白的‘踏歌古岸’,西岸则是怀念诗仙的‘怀仙阁’。”泾县桃花潭镇工作人员介绍,从古至今,当地不同姓氏和村落之间,通过共同参与这项传统活动,传承了古人那种淳朴真挚的情谊,加深着彼此之间的感情。 以景为伴:“醉美”山水的独特画卷 今年的桃花潭第三届龙舟赛,活动主题为“梦寻千百度,情醉桃花潭”。当年大诗人李白因友情醉倒在桃花潭,如今当地也希望以优美的山水风光令游人沉醉其中。清澈见底的江水、浴溪而建的农家村落、独具特色的龙舟,构成了一幅“舟在水中、水在山中、村在画中”的绝美山水画。 名称由来:桃花潭之所以有名,历来说法不一,有云:古人风于澄泓苍霭,如入《桃花潭记》所述之武陵源,古名之。而桃花潭之所以著名,则是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唐玄宗年间,泾州(今安徽省泾县)豪士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欣喜万分,遂修书一封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酒乎?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欣然而来,汪伦便据实以告之:桃花者,实为潭名:万家者,乃店主姓万。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忤,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 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李白与汪伦诗酒唱合,流连忘返。临别时在踏歌古岸,李白题下《赠汪伦》这首千古绝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今,诗仙、豪士逝者如斯,但桃花潭却因之流芳千古。潭边至今有汪伦墓碑文“唐史官汪讳伦也之墓“相传为李白所题写,其真伪已无从考证。 桃花潭所在桃花潭镇,古称南阳镇分万村和翟村,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镇内有保存最完整的皖南古民居群,计有明清建筑700余处,是怀古赏景之佳地。

123下一页
上一组 下一组

其它相册

摄影新视界| 交流论坛| 快捷面板| 站点地图| 在线PS| 站点统计| 站点搜索|

powered by 摄影新视界--新闻摄影网 Discuz! X3.1 ◎2013-2020

公安备案号 34152302000061

皖ICP备160117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