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9

主题

893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638
金钱
7670
贡献
1560
注册时间
2013-12-9
最后登录
2021-3-17
在线时间
669 小时
积分
140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22:3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摄影新视界 于 2015-2-23 22:44 编辑

2015-02-19 王建华 新华视界
      手机新闻摄影,是指以手机为拍摄工具,以摄影图片为表现形式,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新闻报道。手机摄影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新闻报道领域,这里既有普通公民来自现场本能的记录,也有专业新闻摄影师有意识的运用。人类用手机拍摄的影像,在比例上已经远远超过用相机拍摄的照片,手机摄影是新闻摄影在前进过程中不可错过的一个站牌。


一  无法阻挡的手机摄影


套用一句网络用语:“人类已经无法阻挡手机摄影了”。据说人类在2012
年拍摄了至少 3800 亿张照片,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手机来完成的。过去单反相机是新闻摄影的主要记录工具,而手机摄影一与公民新闻相结合,爆发出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2009年美国人克拉姆斯用iPhone
将一幅照片上传到Twitter网站,并留言:“哈德逊河上有一架飞机,我在渡船上,要去救人,疯掉了”。第二天他的照片击败美联社专业记者拍摄的照片,登上美国大报的头版。2012
年夏,留学生杨迪,用诺基亚手机拍摄的陶然亭地铁站水灌如瀑布,被新华社播发通稿后,被多家报道头版采用。2014
年,国家主席**在庆丰包子铺吃包子,最先得到广泛传播的也是现场的手机照片。

在韩亚航空坠机事件中,三星公司高管David
Eun逃生后转身对着飞机残骸拍摄一张照片并上传到Twitter,这一行为使他完成了对该事件的全球“首发报道”。另一位乘客徐达(见下图)则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他的手机照片被三大通讯社转发。David
Eun和徐达的乘客身份,使他们得以在“最近”的距离呈现报道,这是任何随后赶来的专业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社交网站则使他们以微不足道的成本,获取了传播渠道,并使得新闻内容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受众。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两人大法宝:专业化报道和传播渠道被轻而易举的替代了。


二  相机,还是手机,这是个问题
-------------------------------------
与公民新闻不同,专业摄影在手机新闻摄影的探索和实践态度更加严肃,思考也更加深入。有的摄影师甚至转而用手机作为主要的拍摄工具,而更多的摄影师只是把手机摄影作为“乐趣”或“偶尔使用”。无论是哪种情况,专业新闻摄影师似乎都或多或少受到一点“用手机,还是相机”的困惑。

新华社摄影记者在伦敦奥运会期间,把手机摄影作为一项配合报道,拍摄了大量奥运赛场内外的精彩照片。2013年的芦山地震,新华社记者金良快用手机拍摄的《节日里的灾区劳动者》和《站立的废墟》,成为新华社首次在重大事件报道中的手机新闻摄影专题。

作为新闻摄影的工具来说,传统相机和手机各有所长。采用手机作为报道摄影的工具,便于携带,便于即时发布是其主要物理优势。此外,用手机拍照时,无论是被拍摄的对象还是摄影师,都变得更加得放松---拍摄的过程奇妙地变得更加令人享受了。我想这是吸引专业摄影师用手机记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当然,手机作为拍照工具,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提升,比如画质和操控性。




三  新事物,新特点
-------------------
手机新闻摄影还算个新生事物,这个新生儿呱呱坠地,活泼可爱,已经开始展露独特的个性。

1.软件替代硬件
当我们谈论器材的时候,莱卡哈苏、尼康佳能、宾得索尼,每一个机型都呈现出强烈的品牌特征。谈论手机摄影,则往往问“你用哪个APP拍的”。过去用PHOTOSHOP复杂操作的效果,下个软件,用个滤镜,一键可得。而手机狭小屏幕,掩盖了画质的缺陷。

2.
“第一人称”式的摄影报道
传统的新闻摄影报道主要依靠摄影记者完成,他们强调客观、“第三人称”式的报道。而手机新闻摄影报道中,很多新闻事件当事人采用“第一人称”式的报道,使受众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

3.
裂变式传播
社交媒体具有的独特的裂变式的传播特点让手机新闻摄影快速发展。姚晨的微博粉丝已过
6500 万,北京市面上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也才几十万份。如果这 6500 万粉丝还可能进行次级传播,传播范围将更广泛。

4.公民记者挑战专业摄影师
手机新闻摄影的作者大多数为非专业人士组成,他们在人数上和拍摄照片的数量上都远超职业新闻摄影师。虽然在技术和经验上有所欠缺,但常常因为接近新闻现场、或者鲜明的个性在竞争中胜出。

5.独特的心理感受
很多专业摄影师在谈到手机摄影的时候,都会说他们觉得被拍摄者变得更放松、更自然。整个拍摄的过程似乎更象是一次交流、聊天。这种独特的心理感受拉近了镜头两端的距离。




四  立点规矩
-----------
手机照片也是数字照片,因此中国摄影家协会和中国新闻摄影学会联合制定的《新闻纪实类数字照片技术规范》同样适用。但同时也有一些过去的标准或守则未能覆盖的区域,这是由于手机的技术特点和使用方式决定的,比如滤镜问题。业界应当制定一个针对手机新闻摄影的技术规范。
现在的突发事件,第一时间网络上出现的也往往是现场的手机照片。媒体在使用这些照片的时候,也必须十分谨慎地做出判断。两个月前,新华社摄影部制定了首个“关于采用社交媒体现场照片的流程”:
1
第一时间与作者联系;
2
确认照片的真实性;
3
获得授权发稿;
4
留下联系方式发放稿费;
5
全程记录过程。



五 怎么赚钱?
------------
手机摄影在摄影中已占据一席之地,而且它的商业模式肯定会与过去的图片产业不同。
社交媒体上用手机拍摄的新闻摄影作品,将构成一个巨大的图片库,这一图片库在以后将超过任何官方和商业图片库。谁能够整合利用这一无形的图片库,谁将创造全新的新闻图片产业模式。
社交网络也是是手机照片最重要的传播平台,在百度贴吧、豆瓣、人人网、微博、微信的朋友圈里,手机摄影迸发出惊人的活力,也同时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六 看看未来
----------
2000年前后的时候,我经常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采访。有一次在东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爆炸事件,我赶到后现场已被戒严。这时候现场有些附近的居民向我兜售他们手中的胶卷,声称他们拍到了“第一现场”的画面。当时的情形是,普通公民即便拍到了现场画面,但因为缺少传播渠道,因此不成形成有效的传播----传播必须经由专业的媒体才能完成。今天的世界已经大大不同了,小小的手机,已可以完成拍摄、编辑、发布、阅读、反馈、社交等环节,这不正是完成甚至超越了新闻传播的全部流程么?
随着手机摄影功能的强大,手机有可能成为除体育摄影等一些特殊场合外,应用最广泛的新闻摄影器材。然而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拍摄者的思想。



王建华(石雨):新华社高级记者。少长于齐鲁,壮游京师。外语出身,以摄影为业,也曾仗“镜”走天涯。时而拍照,偶尔策展,偶尔讲课,以石雨为笔名创办并主持微信自媒体《微言说图》。以友善、好奇、真诚的心对待镜头对面的每一个人。

439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566
金钱
26608
贡献
2366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3-4-22
在线时间
3137 小时
积分
50697

优秀版主

沙发
发表于 2015-2-24 08:13:53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比肩。

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板凳
发表于 2015-2-25 10:33:46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好观点,新视角——学习欣赏,转载鼓吹!

231

主题

284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200
金钱
8740
贡献
200
注册时间
2014-12-16
最后登录
2016-6-22
在线时间
254 小时
积分
12206
地板
发表于 2015-2-28 16:41:29 | 只看该作者
战地记者--王山林
rqfge 该用户已被删除
5#
发表于 2019-7-24 20:36: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