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主题

2153

帖子

937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17
金钱
4899
贡献
601
注册时间
2013-11-27
最后登录
2020-10-26
在线时间
294 小时
积分
93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09: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载《中国摄影报》2010年第95期
    作者  宋刚明

    破题:那些曾经的获奖作品多么苍白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现在未必有几人读得懂这说的是什么,我问过好几个人,多猜成是炒股的术语。而这正是影响明清两朝科考的作文标准,也就是现代人人嘲讽,而未必知其就里的“八股文”写作程序。

    在现今中国摄影圈,只要在大展上金榜题名,几乎是一举成名天下知,其影响力之大,近于疯狂,和当年考八股文得了头名状元无异,以致个别人不惜铤而走险弄虚作假——有利益才有偷窃。

    而我以为:获奖作品如同当年的八股文,多为平庸之作。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感受,是源于多年前翻阅一本中国历年获奖摄影作品集。我一直以来都很崇拜这些获奖作品,当这些获奖作品集中在一起展示的时候,我却吃惊地感受到,它们是多么苍白、做作。
  
    承题:不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

    你也许会说:“你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可叹的是,我也是许多大展大奖的获得者,我几乎花了20年时间来追逐这类奖项。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时候,首届中国摄影艺术节在40年来发表的作品中评选出48幅获奖作品,我有一幅风光作品《秋瀑》获奖;中国摄影家协会成立50周年的时候,《大众摄影》从50年来发表的作品中评选20幅作品,通过网络推荐(网上评选我排名第一)、专家评选,我有一幅纪实作品《采石场》获奖。我大概是这种几十年评一次的奖项中唯一在风光、纪实类都得过奖的作者。我的建筑摄影作品《徽居映象》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影赛一等奖和中国摄影金像奖;我的新闻作品组照《戒毒女》获第20 届全国影展纪录类铜奖;我的《赐福》还得过有“摄影奥林匹克”之称的第27届国际摄联代表大会黑白双年展摄影世界杯大奖;《晨曦》和《在路上》在奥地利第14届哈苏巡回展获得金牌奖和特别奖。除了没有参加商业摄影的角逐,我几乎参加过所有门类的摄影比赛,并且都得奖不低,在这方面,我应该是很有点儿体会的,用时髦的话讲,我是这方面的既得利益者,说这方面的坏话那等于是自毁形象。  
  
    起讲:那时我们更中意“打龙”高手的作品

    香港人把角逐沙龙类影赛叫“打龙”。中国摄影有几十年与外界隔绝的历史,从1949至改革开放,中国摄影人对摄影的认识应该是“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的状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推介的摄影家,就是香港、新加坡的打龙高手。许多人现在抱怨,如果当年引进的是西方的纪实摄影家,中国的摄影也许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肯定的,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艺术,都是一定政治背景下的产物。开放伊始,国民还没有彻底觉醒,要想超越当时的认知,也是勉为其难。政治是有惯性的。当时并不是没有有识之士,比如对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罗伯特.弗兰克、尤金.史密斯等顶尖大师的介绍,也是有的,只是没人把这类大师太当回事。我们更中意那些“打龙”高手的作品。这是因为,这些“打龙”高手的作品,多为风花雪月,不涉民生、政治,对一个尚在摸索改革阶段的社会,这种不痛不痒、不针砭时弊的作品最保险。还有一个就是这类“打龙”高手的作品唯美,容易解读,而那些真正大师的作品,多需要一些读图能力。不怕你们笑话,我学摄影20多年后还不太读得懂罗伯特.弗兰克的作品,我认为那些街头乱象,有什么好的!那些美轮美奂的沙龙获奖作品多养眼!其实就是今天,即使是那些大奖的获得者,又有几人读懂了弗兰克的《美国人》?  
  
    入手:世界摄影十杰,看似公平,其实荒谬

    有人说中国摄影没有风格。一个国家的艺术作品风格,是由其民族性格和政治取向决定的。就以追求真实性、感染力的报道摄影作品为例,美国摄影师的作品,就比较直接强烈,视觉夸张,美国摄影师敢用很广的镜头,24mm,甚至20mm的镜头,他们较少禁忌;而法国摄影师的摄影作品就比较含蓄、视觉温雅,法国摄影师所用的镜头,广角很少超过28mm,多为35mm和50mm。所以美国摄影师的作品给人强烈的夸张感,我们称其为视觉冲击力,我们很推崇这种感觉,所以中国摄影师敢用更广的镜头,16mm、14mm都不在话下。这使我们拍摄的照片常常有一种漫画感,第一眼也许感觉新鲜,但就如同音压强烈的音乐,不耐久听,反而是法国摄影师的作品更耐看,法国摄影师的作品更像法国的红酒,越品越有味儿。

    日本摄影师的作品有一种压抑、甚至变态的感觉;而前苏联摄影师的作品有一种宏大叙事的风格,这是由两国国民生存环境和政治理念决定的。其实中国摄影也是有其风格的,除了我们的报道摄影师追求一种过度夸张的效果外,众多摄影人追求的是风花雪月式的表现方法。“雪月风花近百年”,就是评论家对中国摄影风格的高度概括。  

    这与我们当初推崇、认可的摄影家有关。当年我们的评论家、传媒极力推介的所谓“世界摄影十杰”,是被集体误读了,起码我就以为那是世界最好的十个摄影师之一。没人告诉你,那不是专业角逐,那不过是大家凑份子,在一百多场视觉游戏中,取积分较高的几个人。你只要有一两张所谓好作品,又有点闲钱,反复制作,同时投向国际摄联(FIAP)承认的一百多个沙龙展览,如果运气好,反复得奖,其积分能到前十名,就是世界摄影十杰。看似公平,其实荒谬。  

    这类展览在西方过去有一定影响力,现在基本没人把它当回事,像法国、美国这样的摄影强国,都没有全国影展,因为这样的综合展览,其评出的作品,很难反映摄影师的真实水平,特别是对个人风格的提倡。

    在那种“打龙”的评选中,你甚至可以碰出一个世界十杰来,比如你拍到一二张奇特气象的照片,就有可能反复得奖。观历年“世界摄影十杰”的作品,也基本都是气象奇特、色彩异常、人间难得一见的景观。遗憾的是,这一模式在中国仍有极大的影响力,比如历年的国际影展、全国影展、甚至中国摄影金像奖,其获奖者基本被抬到了云里雾里。如果把这些作品集中在一起看,你很快会发现,这些作品基本是奇特天象的大集合,或者无病呻吟的骚首弄姿。  
  
    起股:其实民主是选择最低保险度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因为评选不公平,有猫腻。这种情况,在中国,是有的,特别是近几年尤盛,凡大奖,比如国展、金像奖,有巨大的声誉;还有一些五万、十万元的大奖,属巨大的利益;评出来的作品都让人生疑。今年的中国摄影金像奖是被人揪着了,其实一些摄影节庆活动上的获奖作品,又有多少经得起追问?这是一个拜金时代,这是拜金主义的必然结果,没什么奇怪的。  

    即使存在这些现象,这类评选,相对还是比较公平的,这是由其评选程序决定的。这些作品都是由最少3个,一般是由5、7、9或者11个资深摄影人士组成的评委评出的。之所以是单数,是因为不会出现一半对一半相持不下的局面,这应该是最为公平、民主的选拔,你也许可以买通一两个评委,却不太容易买通所有的人。  

    这种评选方法其实是从民主政治中引入的,我们不能因为民主选举中有人作弊就否定整个民主选举。很多人认为民主政治是选精英,其实民主政治是选择最低保险度。就如我们一些单位的年终评先进,根据民主选举被评为先进个人的,一般是老好人,因为人人都能接受,而那些能力强,有开拓精神的人,会因为有人特赏识,而有人特讨厌而名落孙山。这从国际政治也可以看出来,丘吉尔是个个性鲜明的人,在战时,他是个好首相,而在平时,英国人就对他不放心,所以战后他没能选上首相。丘吉尔显然比他的继任者有才多了,老实说我都不记得他的继任者是谁,但老丘仍是我心中的英雄。  

    民主政治也不是最有效率的,英国修一个地下通道,四年也决策不下来。所以西方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在非常时期,比如二战,多实行战时体制,就是相对集权。民主决策看似慢,因不会出大错,真正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总在往前走,所以反而应了“不怕慢就怕站”那句民谚。民主政治其实是人类最不得已的选择中的最佳选择。  

    通过这样的比喻,你也许多少明白了一点,我们平常追捧的各类摄影评选获奖作品是怎么回事了,它其实也是最不得已的选择中相对公平的选择,但绝不是最佳选择,就好比美国小布什是民选总统,但很难说是最好的总统人选一样。  

   未完待续






0

主题

13

帖子

9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威望
0
金钱
83
贡献
0
注册时间
2014-8-23
最后登录
2015-5-4
在线时间
11 小时
积分
96
推荐
发表于 2014-8-26 09:57:4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分析的淋漓尽致。僵化的标准束缚了人们的手脚,跳不出固定模式的圈子,阻碍了人们想象空间个性化发展。这句话说的好:摄影与作文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人生的故事。

368

主题

2153

帖子

9377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817
金钱
4899
贡献
601
注册时间
2013-11-27
最后登录
2020-10-26
在线时间
294 小时
积分
937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8-19 09:04:49 | 只看该作者
中股:好作品要在三等奖以后的作品中找

    我现在因有了一点虚名,也当过那么几次评委,不止一次遇到这样的状况,最后评出的作品我自己都吃惊,怎么金奖、银奖是“它”?后来一回忆,我真的投过这幅作品的票,但我的真实想法并不是把它作为金、银奖作品投的,我想其他评委也未必是把它作为金、银奖作品投的。这类作品一般四平八稳,光影效果尚好,符合一张好照片的一切章法,我认为它可以得一票,其他评委也有许多是这样想的吧。但那些有个性的作品,个人认为奇好的作品,别人就未必认可了。你想,由多人组成的评委,有的偏好风光,有的偏好纪实,还有的偏好商业,让这些人评一个他们共同接受的作品,会是怎样的一幅作品?所以最后验票,常是那种没什么个性、甚至平庸的作品得票最多。获奖作品是各方妥协的结果。以至于现在流行一句调侃的话:好作品要在三等奖以后的里面找。 

    这从我的获奖经历也可以得到验证。我一般将自己喜欢的作品和获奖作品分开看待。这是因为,我个人喜欢的作品,太个性化,多半获不了奖。这从我两次角逐中国摄影金像奖的经历也可以得到验证。第一次是第六届金像奖,选送的是20幅街头人文摄影作品,宽画幅的,我准备得极认真,也是自己喜欢的,无论从摄影的新颖性还是社会的深刻性,个人认为都超过我第七届送评的建筑类作品。但最后是这种没什么思想内涵的建筑作品获奖了。后来我给许多评委比较过,他们也认为我的前一组好,但前一组连入选奖都没评上。你会认为这是个案,其实你只要仔细比较一下历届金像奖作品,会发现,这是普遍规律。就以最近一届金像奖评选为例,有的很有实力的摄影师送了作品,其作品无论视觉语言还是社会意义都影响不小,网上也有不少人为这些参评者叫屈,但他们连提名奖都没有。我认为,这是由于获奖作品更在乎共同经验,四平八稳的作品更容易被多数人接受。  

    然而,就是去掉这些因素,这些沙龙获奖作品,也不是如我们的传媒、评论家鼓噪的那样,好得惊世骇俗。比如我在外国的得奖作品,评选应该比较客观,我们现在还不太有能力把关系搞到国外,别人也未必吃这套。就拿我的《晨曦》来说,我就认为是个比较僵化的作品,但我按快门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拍了一幅获奖作品。当时我跟同伴说,我拍了一幅金奖作品,他们还以为我在自我鼓励,后来果然得了金奖,还是在国外得的。并不是我有神机妙算,在这里面混了多年,我太知道这种游戏规则了,其实凡这类作品,中外评选标准都差不多。这类影赛,经营多年,已与我们过去科举的八股文差不多,有一套范式:构图四平八稳,最好符合黄金分割法;光影奇妙,越有偶然性越好;画面略有新意,千万别太超前,不然有人接受不了,要出奇最好在标题上出奇。  

    后股:应该清晰地为这类作品定位

    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这是评委水平差,看不出好作品,我后来与很多国展、国际影展的评委熟了,也想求证这方面的疑惑,私下里和他们聊,发现他们是很有鉴赏力的,他们的视觉认知,基本是与国际同步的。我有幅作品叫《采石场》,获的是第十届中国国际影展评委推荐奖,是当时的担任评委的李前光给的。得奖时我与他不熟,后来一次在一个桌上吃饭,我问他为什么把那宝贵的一票给了我,他说:一二三等奖好不好,不用他一人负责,因为是集体评选的,但评委奖是考验眼力的,如果不好,别人会笑话的。他还说投了多次,也没有把这幅作品投入等级奖。连协会一把手都无法将自己喜欢的作品推入等级奖系列,可见获奖作品很多时候也并不是由某个人的意志决定得了的。  

    获奖作品所以成为今天这种状况,是由它的体例决定的。这就好比当年的科考文章,评选状元文章的多半是当朝鸿儒,举国应试,从唐朝到清朝,竟没有一篇文章成为文学史的经典。这些评委不是没有眼光,游戏规则如此,当文章成了八股,千人一面,就失了它的生命力,谁也不可能玩出奇巧来。就是我们今天的高考“状元”文章,几十年了,又有哪一篇让人记住了?从这个角度看,想靠评选这种方法评出真正有持久感染力的作品,也只能是南辕北辙。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各大沙龙影展对推动摄影的普及是有贡献的。这几年,一些参与性广泛的展览也在力图求新求变,比如全国影展纪录类作品。金像奖必须是多组作品参评,就是为了使这类评选作品更有社会意义,更能体现摄影人的真实水平。但由于这种综合展览出生时就带着“胎毒”,要想靠这类评奖推出真正的摄影家和流传青史的摄影作品,也是勉为其难。这类摄影评奖不过是貌似公平的视觉游戏,所以传媒、评论家要以平常心评介获奖作品,不要一窝蜂只是叫好,而应该清晰地为这类作品定位。摄影人更要淡化获奖意识,去浮躁,扎扎实实地拍摄无愧于时代、有思想性的作品。布列松、弗兰克、寇德卡等真正世界级的大师,几乎没人得过那类“世界十杰”的奖,但他们的作品就如好酒,越陈越香。伟大的作品由时代说了算,而不会由几个评委定调调。  

    束股:追名逐利,摄影八股多平庸

    当年的科举考试,一旦金榜题名,其荣耀,比今天的金像奖牛多了,那是真正的上马金下马银,但并不能掩饰其文章的平庸,其实这些人就是做官,政绩也是平平,没见彪柄青史的。同样,你查一下全国影展金奖获得者,又有几人后来在摄影上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成绩?我们应理性地对待获奖作品,真正意识到获奖作品的局限性。  

    我个人的摄影之路,就是最好的借鉴。我花10年时间学会了“打龙”的表达方法,才发现这是一个僵死的体系,我又花10年时间忘掉这种表达方法,建立自己的摄影语系,前后20年时间,走了一条弯路。如果我不是后来10年老老实实拍摄了《戒毒女》、《采石场》、《三峡——永远的家园》、《留守爹娘》等大型专题,我的摄影史光靠那几张获奖作品撑着,显然过于苍白。  

    摄影与作文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讲述人生的故事。八股文从文体来说,不是不好,它甚至是诸文体中最为合理的。开篇将文意破开,接着说明文意,起股、中股、后股、束股正式议论,以中股为全篇重心,篇末引用圣人之言为大结,是多么好的文章结构啊。现代高考文章,不也多是套用这一范式吗?它的问题就出在僵化上,题目主要摘自四书、五经,所论内容必须依据宋代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不得自由发挥、越雷池一步。可惜的是为文不是做技术,八股文毁在人人这么写,只能这么写。文章本无定式,既然有了定式,就离死期不远了,到了晚清,“八股文”三字终成一切僵死文字的总代表。  

    评奖必须有标准,八股文就是当年的评文标准,艺术如果套入了标准,必成八股。如果摄影成为八股式,同样也逃不出僵死的宿命。真所谓追名逐利,摄影八股多平庸,该是中国摄影人清醒的时候了。

点评

好文章,认真学习。  发表于 2014-11-23 17:57

55

主题

1865

帖子

549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120
金钱
3231
贡献
110
注册时间
2014-2-25
最后登录
2023-9-5
在线时间
243 小时
积分
5491
QQ
板凳
发表于 2014-8-19 11:01:49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认真学习领悟。

79

主题

1274

帖子

32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60
金钱
1781
贡献
50
注册时间
2014-7-11
最后登录
2015-1-1
在线时间
130 小时
积分
3240
地板
发表于 2014-8-19 11:12:1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439

主题

1万

帖子

5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2566
金钱
26608
贡献
2366
注册时间
2013-11-26
最后登录
2023-4-22
在线时间
3137 小时
积分
50697

优秀版主

5#
发表于 2014-8-19 14:07:4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认真学习。
与其在别处仰望,不如在这里比肩。

24

主题

913

帖子

267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威望
155
金钱
1290
贡献
155
注册时间
2014-5-29
最后登录
2015-2-17
在线时间
55 小时
积分
2678
6#
发表于 2014-8-19 15:01:43 | 只看该作者
学习欣赏了

166

主题

21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威望
1851
金钱
9180
贡献
1748
注册时间
2013-11-28
最后登录
2023-3-7
在线时间
1060 小时
积分
16945
8#
发表于 2014-9-1 21:17:58 | 只看该作者
认真学习了,说的透、评得狠、表述直!
开眼界了,第一次见这么有力、透彻明白的分析解释,醍醐灌顶……
收藏了,大师!

115

主题

1445

帖子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244
金钱
3044
贡献
190
注册时间
2013-11-27
最后登录
2016-4-12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积分
5202
9#
发表于 2014-11-23 17:45:04 | 只看该作者
        时代价值观不同,设奖的社会目标不同,评委的组成不同,评价标准不同,等等都会影响评奖结果。
       毎个人应根据自己玩摄影实际状态,确定既定目标,不能过多被无味评奖所左右,绞尽脑汁,甚至不惜人格尊严去追求奖项。对大多数人来说必定不是谋生工具。

       网络文化公开性有一个好处,你真有价值东西看到的人会在内心服你,只是没获奖关注眼球少点。
不求闪亮人眼 力求打动人心

115

主题

1445

帖子

52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威望
244
金钱
3044
贡献
190
注册时间
2013-11-27
最后登录
2016-4-12
在线时间
424 小时
积分
5202
10#
发表于 2014-11-23 17:55:59 | 只看该作者
        评奖人也确实有难处,在海量图片中能评出众多人满意作品的确不可能,但在评奖中若有明显倾向性,或毫无价值片子选中,那样评委形象会自损。
不求闪亮人眼 力求打动人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